聽見AED為什麼是設置守護範圍,而不是及時定位呢?

是否好奇「聽見AED」為什麼是設置守護範圍?
而不是採用即時定位呢?

以下帶你了解👇

📖 從App到LINE,「守護」更穩、更貼近生活

在2020~2023年間,「聽見AED」最初是以App形式運作,採用即時定位推播的方式,但實務上出現了兩大問題:
📱 手機需長時間開啟定位,導致耗電過快
🔒 用戶對於長期定位追蹤的隱私疑慮增加

因此,我們在2023年正式改為以LINE平台+自主設定守護區域 的方式運作,讓推播更穩定、操作更簡單,也讓更多人願意參與守護!不僅解決耗電與隱私問題,也提升了參與率與穩定性。

🏠守護範圍怎麼設定最有效?

每一位守護者,都有屬於自己的「守護範圍」。
目前每個帳號可設定兩個守護範圍,建議可設在住家及上班或上課地,這樣能讓你在日常活動中,都有機會成為最即時的救援力量。
若您有一段時間會待在其他地點,也可隨時自行調整守護範圍,確保通知能即時送達。

🏢 守護範圍為什麼是 250~600 公尺?

這是根據「黃金救援時間」精算出來的距離!
心跳停止後1分鐘內施作CPR、3分鐘內取得AED是關鍵,
考量報案與行動時間差,我們依據常見交通方式推算出:

.🚶‍♂️ 跑步/腳踏車:1.5分鐘約可抵達 250 公尺內現場
.🛵 機車:1.5分鐘約可抵達 600 公尺內現場

因此建議大家根據「平常的移動方式」去設定守護距離,讓你能在最短時間抵達現場,接住一場正在消逝的生命。

📲 雙管齊下、守護更全面|

目前的設計,是考量與各縣市及消防署合作流程及實際操作所制定。
如果你也同時使用「急救先鋒」App+「聽見AED」LINE守護系統,這樣能雙管齊下,守護更全面!
因為每一場通知,都是一場希望被接住的生命。

感謝所有願意到場協助的守護者們,有你們,台灣的到院前急救正在一步步變得更好!
❤️ 每一個守護範圍,都是一個能救命的距離。

分享文章 Share:

相關文章

This Headline Grabs Visitors’ Attention

A short description introducing your business and the services to visitors.